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从虚拟永生技术看设计对社会价值观转向的促成

来源:装备维修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1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未来是难以预测的,可技术、设计和人类价值的相互作用却是有规律可循。一项技术对社会的改造是不能预测的,就如同20年前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如今的我们会依赖信息化技术生活

未来是难以预测的,可技术、设计和人类价值的相互作用却是有规律可循。一项技术对社会的改造是不能预测的,就如同20年前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如今的我们会依赖信息化技术生活在一个“没有”货币的网络时代,而大部分的设计也都依赖信息化的平台存在。这中间一定会有对我们思维方式的改变,逐渐对群体意识和价值观的投射有了作用。可是人类具有在文明进程的路上不断自省的能力,我们能根据技术和设计的弊端带来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而进行自我修正,引导能解决阵痛的新技术的产生。

一、虚拟永生的定义

(一)雷·库兹韦尔预言的技术“奇点”的产生

《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被比尔·盖茨称赞为“预测人工智能最准的未来学家”、谷歌公司的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通过预测到“奇点”而闻名于世。在他的预测中,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届时科学技术的水平将突飞猛进式地发展,人类或将得以永生,而这个时刻就被称作技术的“奇点”。在这之前,雷曾作出惊人准确又大胆的预测,在1990年他的第一本著作《智能机器时代》(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他预测到在短短几年内,一场计算机网络革命将席卷全球。而在做出预测的3年后,计算机全球网络时代如期而至;他同时预测到在1999年,计算机将打败国际象棋冠军。果不其然,1997年IBM出品的“DeepBlue”计算机击败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诸如此类。

(二)技术的“加速回报定律”

在一次采访中,雷谈到为什么他的预测如此精准,他说我们的科技上升的速度是一条有“拐点的曲线”,一条缓慢上升的曲线到达这个拐点之后极速向上延伸,他称这样的方式叫作“加速回报定律”(Laws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要理解科技的加速回报定律首先要明白技术发展的脉络。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中写道:“我们在今天日常使用的绝大部分物资,都是人类第800个世代的成果。”诚然,这解释了技术的加速回报定律,技术可以催生技术的发展,而新技术的产生又能催生更新的技术,而且技术对新技术的催生往往是一对多的,而且这中间包含很多因素的参与,包括市场和资本的加入。比如塑料的发明催生了制模行业、日用品行业的爆炸式发展,得益于资本和市场的介入;而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又迫使人们对新型材料参与研发。这样看来,一项新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多种可能性。而技术的发展就在这样的爆发式的不确定性中得到指数式的加速发展。而技术的奇点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中被预言。

(三)虚拟永生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未来是难以预测的,但是主流观点对虚拟永生的理解无非两点:一是保存我们生活的痕迹,将我们的故事、思维、习惯和留下的痕迹(包括邮件、朋友圈、聊天记录等信息)通过数据保留,再运用数据分析通过人工智能复原我们的人格而换一种方式“存在”在云端,这样的技术实际上在现有的情况下已经达成:谷歌公司工程师詹姆斯·弗拉霍斯(James Valhos)将父亲生前讲话稿逐一记录,大量的数据得以保存,在父亲死后他研发出一款DADBOT机器人聊天软件,软件承载所有父亲的语言数据,能高度还原父亲说话方;二是通过上传我们的意识让我们能继续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虽然这样的技术还未达到(或许我们还在等待“奇点”的到来),可是近年来涌现大量科幻影视作品以上传大脑作为架构,包括《黑客帝国》《黑镜》等等。侧面反映出人类对永生的渴望。

二、虚拟永生对生死观的影响

(一)消解——技术的变革冲击传统生死观

虚拟永生无疑是一个技术的变革,而技术的变革无疑会带来文化的冲击,正如阿尔温·托夫勒说:“所谓文化的冲击,是指一个缺乏准备的人,在陌生异域文化中的反应。”文明发展到“奇点”产生,技术爆炸,技术是冰冷而客观的,而文化是主观又具有情感色彩的,这决定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速度对技术发展的速度来说一定会具有后效性,这样的后效性便带来了文化的冲击。

虚拟永生作为技术的革新,对人类文化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一定是生死观的转变。传统文化中,生命的终结被作为是存在的意义被悬置,人们逐渐把来世和轮回作为缓解死亡焦虑的途径,西方国家的宗教倡导天堂和地狱,艺术作品中关于极乐世界的描述最为直观地反映了人们对往生世界的幻想。

文章来源:《装备维修技术》 网址: http://www.zbwxjs.cn/qikandaodu/2021/0212/681.html



上一篇:装备研制过程中电磁环境适应性管理方法
下一篇:分析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装备维修技术投稿 | 装备维修技术编辑部| 装备维修技术版面费 | 装备维修技术论文发表 | 装备维修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装备维修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