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装备维修技术 》栏目设[06/29]
- · 《装备维修技术 》投稿方[06/29]
- · 《装备维修技术 》征稿要[06/29]
- · 《装备维修技术 》刊物宗[06/29]
地震灾害中的应急医疗救援装备与配置需求探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地质构造复杂,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1]。地震发生后,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运用娴熟的医学技术,精良的救援设备
我国人口众多,地质构造复杂,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1]。地震发生后,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运用娴熟的医学技术,精良的救援设备,对伤员实施有效的救治,最大程度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本文从我市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参加“5.12”汶川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8.8”九寨沟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进行回顾,探讨应急医疗救援队伍装备与配置需求。
1.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防御难度大、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它能破坏通信设施、道路交通等,可以在几秒或者几十秒内摧毁一座城市的文明,能与一场核战争相比,像汶川地震能量就相当于2万颗长崎原子弹同时爆炸。
2.医疗救援队伍装备现状分析
2.1 通讯设备
2.1.1 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绵阳院前急救坚持“属地管理、分级受理、统一指挥、逐级响应、分散救治”原则。目前,仅市级指挥中心及三台分中心建立指挥调度平台,由指挥调度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构成。县级指挥分中心建设滞后,尚处于初级阶段,仅有120专线电话和录音设备,不能使用计算机调度系统,严重影响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监测预警、指挥决策能力,且市、县指挥机构不能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1.2 缺乏多种通信方式和手段。绵阳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仅有通过电信、移动等基站建立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仅2部卫星电话,不能满足抗震救灾应急医疗救援提供的通讯信息保证。
2.2 交通工具
截至2017年底,全市120急救网络医院共有救护车434辆,其中,转运型救护车351辆,占80.88%;监护型救护车82辆,仅占18.89%;负压急救车1辆。全市没有越野型救护车、急救指挥车、现场通信指挥保障车、物资储备车、综合医疗转运车等,严重制约了应急医疗救援队伍的机动性、灵活性,影响医疗救援能力。
2.3 医疗装备
2.3.1 医疗装备缺乏 虽然四川省卫生厅建立了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医疗装备仍不能满足紧急救援工作需求。
2.3.2 医疗装备适应环境性能差 目前,我市紧急救援医疗队的装备与一般院前急救装备没有区别。常规的医疗装备由于体积大,携行性差,检测速度慢,导致环境适应性差,不能适应所承担的任务,影响应急医疗救援能力的发挥[2]。
2.4 个人防护。
我市紧急救援医疗队仅配置数量有限的卫生应急服装,不能满足于紧急医疗救援工作需要。在灾区参加救援时,部分队员因服装不具备防水、防寒、耐磨等功能,导致感冒、受伤,造成“非战斗”减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战斗力。
2.5 后勤保障。
2.5.1 缺乏必要的保障设备,比如发电机、照明设备等,导致很多医疗活动,如现场手术等不能开展,从时间和空间上影响救援效果。
2.5.2 后勤保障缺乏大型机动设备,比如,物资储备车,炊事车等,导致在现场救援时,队员缺吃、缺穿,体力不能保证,救援队员到灾区变成“灾民”,影响救援能力。
3.讨论
应对地震灾害时,应急医疗救援装备应具备种类齐全、功能配套、机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以提高紧急救援能力。
3.1 加强指挥调度设备配置
建立多种通信形式和手段。快速应急救援是救灾的前提,通畅的通讯是救灾的保证[3]。120指挥系统在大型、灾难事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指挥调度型的急救模式。
3.1.1 建立覆盖全市的800MHz数字无线集群系统。“5.12”地震发生后,所有公众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发生拥堵,导致求救者无法呼入,指令无法下达,更为严重的是,在震后30多个小时,因通信中段,没有收到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平武两县的受灾信息,导致救援行动不能及时开展。
3.1.2 应急通信不能过于依赖单一的商业网络,应配有多种通信方式。一方面配备卫星通信设备补充120指挥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电台建立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以确保信息畅通和突发性重大灾害医疗救援的需要。
3.2 改变现有的应急交通装备配置
3.2.1 应急医疗救援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医疗后送,且在后送过程中保持对伤病员持续性治疗。为适应地震灾害医疗救援需要,应增加监护型、越野型救护车配置,提高现场救治能力和野外转运能力。
文章来源:《装备维修技术》 网址: http://www.zbwxjs.cn/qikandaodu/2020/0923/508.html
上一篇:烈性传染病个人防护装备应用研究进展
下一篇:冬季锻炼,装备很重要